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搜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 江泽民

    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胡锦涛

    第一次访问?请进!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信用网 >> 信用评价 >> 浏览正文
第六节 中国企业信用现状

    企业信用主要发生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信用都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没有自己独立的信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开始建立以其自身的资产承担风险的体制,并以其自身的信用参与市场竞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由于需要新建信用制度,树立新的信用观念,加之各方面对信用问题缺乏经验,导致企业信用混乱,问题重重。

    在资金信用方面,国有企业依赖银行贷款,逾期、呆账贷款比率很高 ,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弱,事实上,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既达不到摆脱企业经营困难的目的,而且还会发生信用危机最终断了生存和发展的后路。在损害了银行利益的同时,又破坏了社会整体信用。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严重破坏了银企信用关系。

    在商业信用方面 ,企业之间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企业运行艰难;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三角债”金额高达上万亿元。有专家将此现象称为“信用坍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据统计,1989年底全国企业之间相拖欠的“三角债”总额的为1240亿元,1991年为2000亿元,1994年上升为7000亿元,1998年的为ll0OO亿元。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拖欠势头正向拖欠银行贷款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据统计,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企业之间的拖欠常普遍,有增无减,这种债务关系远远超出了“三角”,而成为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拖欠已成为一种风气。企业由于大量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即使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必须借入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了利润。一些企业甚至被“三角债"拖垮,陷入停产、破产的境地。而且,信用秩序的破坏几乎累及所有企业,形成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你、理不清、剪不断的债务链,造成资金沉淀和资金周转速度的减慢。

    “圈钱”行为加大了上市公司的信誉危机 ,诸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遭遇寒流。曾几何时,增发和配股在中国股市一直被当作一种利好、甚至分配题材而为机构和散户追逐,但随着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越来越变成赤裸裸的“圈钱”行为,每一个再融资方案的推出,带来的都是市场的恐慌,股价的大跌,不负责任的“圈钱”令市场深恶痛绝。随着管理层监管措施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欺骗、违规案例暴露出来,投资者的信心遭受重创,上市公司遇到了空前的信誉危机。

    震惊全国并被评为 1999年中国十大金融新闻的广东国信破案,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首例金融机构破产案,涉及金额361亿元。广东国信的破产,有经营管理不善,违法违规经营等原因,更主要的则是由被拖欠巨额贷款造成信用危机导致的。据资料显示:广东国信自1979年成立后,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国家指定为允许对外借债和发债的“窗口公司”,先后与日、美、英、法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多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短短20年就发展成为中国信托业中仅次于中信的“巨无霸”。业务快速膨胀的广东国信,到处投资,到处贷款,不考虑投资风险,更不顾及中国的国情构筑一道信用防范大堤。结果,投出去的钱未能产生效益,贷出去的钱又收不回来,债务链急剧拉长。1997年出现间歇性支付困难,1998年出现连续性支付困难,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四处高息集资偿还债务,把社会信用崩溃所酿的苦酒独自吞下,最后以资不抵债146亿元的结果,成为信用祭坛上一只“无辜的羔羊”。

    信用环境恶化加大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阻碍了市场主体的正常经济交往,压抑了资本的活跃性,使企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能正常进行。企业不敢轻易投资,银行不敢轻易放贷,导致国家启动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有资料表明,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据专业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占约贸易总额的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日前指出 ,有关的研究表明,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不高乃至失信,导致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人民币。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有20份左右的提案是关于“企业信用”问题的。他举例分析说,我国企业替外商加工一个玩具只赚几元人民币,外商到国际市场上可以赚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这是为什么?人家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企业信用,这里面包括资本信用、商业信用、知识、管理技术等。因此说,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影响企业的商誉;商标代表着企业信用,诚信和信用就是企业的市场形象,就是金钱。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开展的“企业信用: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和价格欺诈等。从行业来看,对“拖欠货款、贷款、税款”问题反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建筑、制造、采掘、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和批零贸易业;在制造业中,对这一问题感受较深的有电气机械,黑色冶金及造纸等行业;对“违约问题反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建筑、交通运输仓储和房地产业;在制造业中,对这一问题感受较深的有化纤、有色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行业;对“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反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电力、社会服务和交通运输仓储业;在制造业中,对这一问题感受较深的有橡胶、金属制品及化工等行业。

    信用能力和信用形象是决定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竞争能力、经营规模的核心因素之一。企业信用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甚至威胁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企业商业信誉问题严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在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的格局的运行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对于商业企业来说,信用可以发挥出扩大市场、获得存货和各种供给以及得到短期融资的作用。如果商业公司愿意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就可以使更多的消费者愿意现在立即购买商品和劳务,由此,商业公司就可以实现扩大市场和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并不是没有消费的支付能力,而是他们愿意采用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当一个商业公司采取提供消费信贷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吸引消费者的时候,其他公司为了保持他们的市场地位,通常也会很快引进消费信贷。和消费者获得消费信贷的情况相似,公司通常也会利用供给商提供的信贷计划来获得进行正常生产和经营所需要的原料。另外,公司在维持经营和扩大他们的业务的时候,由于现金流量和现金支付在时间上的前后差异,通常也需要使用信用来获得短期融资。

    信用是目前财富与将来财富之间的桥梁 ,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企业就是通过利用现在的社会财富来发展生产力,以便在将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在现代社会,信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充分就业、内外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发展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经济体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而经济发展引起对信用的三种需求;对固定资金信用的需求、对流动资金信用的需求和对消费资金信用的需求。在信用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需求无不囊括在信用需求的范畴中。信用有风险相随和极易引起泡沫的特殊性质。当信用所特有的赖帐风险和易于形成泡沫的特殊性质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信用不但不会促进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会使社会产生动乱。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消费者和企业发放贷款时的必要前提,是企业在经营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和利用信用销售等手段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举个例子,一个拥有l00万流动资金的企业,可以使经营规模扩大几倍,为什么?因为它可以依靠自身良好的信用能力从银行、供应商、客户以及消费者那里获得融资和结算便利。因此,我们说,信用是未来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绿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与品牌、质量同样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品牌和质量更为重要。

    空白的企业信用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瓶颈。在西方国家 ,不论企业还是公司要开展经营活动,都会留下信用记录,而且信用信息也随处可查。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一旦有不良信用,报告上无法抹去,造成贷款、生意的极大困难,因此,企业和公司都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信用。在中国由于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每一个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企业对银行来说都是新客户,需要进行重新审查。这样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在同银行轻易地通过重新办理信贷而没有信用不良的负累。除了恶意的欺诈外,故意欠款的企业与个人也很多。而市场经济正是建立在信用扩张的基础上,空白的信用制度己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瓶颈。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不再对国有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国有企业必须以自身的资产承担债务责任。因此,国有企业不再因为是国有企业而天然具有无限的信用,不能将国家的信用视为企业的信用,国有企业信用问题的解决主要靠企业自身来完成。

    长期以来 ,应收账款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顽症。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使许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管理有效,而且会计利润丰厚的好企业现金流量枯竭,甚至发生亏损。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商业信用的市场约束力不够,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对银行来说,信用危机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由于缺少足够的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企业无法正常地使用信用手段来谋求发展,丧失了许多商业机会,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造成各种风险。

    信用问题大量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 ,是有体制原因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经济主体的往来主要由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调节,企业生产由国家指令性计划安排,财政统收统支,生产所需资金由财政无偿划拨,不存在归还问题,因而也无所谓信用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很多国有企业还残存着计划经济色彩,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在转轨过程中不免行为扭曲。企业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企不分,没有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机制,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和压力,也难免短期行为,往往不计成本,盲目生产、重复建设;企业和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重产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热衷于上规模、上项目,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由此造成的问题由于长期的物资短缺在相当程度上被掩盖了。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财政实行“拨改贷”,企业借贷行为开始大量发生,随着重复建设的后果逐步显现出来,大部分商品出现过剩,企业库存大量积压,下岗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出现亏损,资金周转日益困难和缺乏,甚至丧失了补偿能力。对政府来说,不论企业或银行,手心手背都是肉,从企业负责人心理上来说,已经习惯于来自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保护,以为市场法则、信用约束会对他们网开一面,总是幻想政府免税、银行免息免债。近年数额巨大的欠税、欠贷案件往往发生在这些企业。贷款在当时没有压力,因为作为贷款主体的国有企业没有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它们不担心到期不能清偿债务导致破产的威胁,还贷迟缓并未影响企业在社会上市场上的形象和名誉。同时企业向政府想方设法要政策,要求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通过延长还贷期限或减免债务,以扶持国有企业。一些政府领导为求“稳定”,还给银行施加压力给企业贷款,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所有制出资人都是国家,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这是导致企业欠债不还的重要原因。不讲信用问题突出地存在于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银行和企业的不良债权和不良债务的绝对量和相对比重都较大。企业对银行不履行还债义务。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按期偿还贷款本金,造成银行逾期贷款大幅度增加。在信用证、银行汇票等信用工具的使用中,由于企业不能按期筹集足够的资金,导致银行信用证垫款、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大量发生。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兼并、合资、股份合作、承包租赁、拍卖出售等方式逃废债务,严重损害了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

    企业等经济主体普遍缺乏信用基础。良好的市场秩序在质量上表现为产权关系明晰化、交易费用最小化、合同承诺法制化和政府行为规范化。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国有企业不是独立的、以自己的财产承担债务责任的经济主体,在财务上与国家财政保持满收满支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它们中间的大多数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加之它们的亏损严重,所以信用基础处于十分脆弱状态。
债权保护制度和信用监控尚不完善。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如民法通则、票据法、公司法、合同法等,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保护提供了保证,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信用行为,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建立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企业信用及其他经营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中,尚未形成体系,既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没有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或退出等制度安排中 ,我国还没有形成对守信用的企业给予必要的鼓励,对不守信用的企业给予严厉惩罚的规则。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的通行做法是: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给予优先安排;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

    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手段。许多企业无法考察客户信用程度 ,更不能对其进行信用监控。在对外商交往中,也往往忽视信用风险,经常上当受骗。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信用监控机构,对每一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传播,一个经济主体不讲信用行为不能通过信息传播而得到惩罚,一个守信的经济主体,也不能通过信息传播而得到好处。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赵海宽指出,社会信用严重恶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少带来三大消极影响:首先是使企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能正常进行。由拖欠导致的连环拖欠,破坏了信用,扰乱了经济秩序,使企业资金周转受阻,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其次,信用恶化使银行业务无法正常进行。借钱不还,银行还怎敢放贷!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银行由不敢正常放贷到不敢吸收存款,那么银行的生命就该终结了。第三,没有信用,虚拟资本就无法产生和发展,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向高级阶段发展。虚拟资本完全是社会信用的发展,没有社会信用,债券、股票就不可能产生,交易无从谈起,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也就不可能产生。

中国质量信用调查测评联合会

来源:中国信用信息网(www.gov315.org)

 

服务专栏
  • 信用企业申报流程
  • 信用企业申报下载
  • 信用个人申报流程
  • 信用个人申报下载
  • 商账追收
  • 委托调查
  • 数据查询
  • 信用顾问
  • 会员服务
  • | 首  页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站帮助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

    版权:中国质量信用征信组委会、中国质量信誉测评管理中心
    电子邮箱:gov_315@126.com 华南地区咨询电话:020-84480806

    ICP许可证号:粤ICP备13021895号   建议使用IE8.0版本或更高版本浏览器!